
2025-04-13 14:33 点击次数:182
【前言】
1972年,当江青准备启程前往青岛之际,获知贺子珍彼时正在青岛进行休养。她表示:我们互不相干。
但没过多久,江青直接询问秘书杨银禄,为何未向她通报贺子珍在青岛休养的事宜。
【贺子珍回国】
1946年夏季,王稼祥夫妇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程以寻求医疗帮助。抵达苏联后,王稼祥立刻着手寻找贺子珍的消息。他向苏联的工作人员询问道:“能否请您帮忙查找一位名叫贺子珍的中国同志,以及她的女儿娇娇。我非常希望能尽快得知她们的下落,并见到她们。”
面对翠玉王稼祥的请求,苏联工作人员迅速响应,即刻着手展开调查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仅仅数日后,他们便传来消息:贺子珍的行踪无法确定。
得知这一消息后,王稼祥心中一阵慌乱,但他迅速调整心态。毕竟才过去短短数日,苏联方面就声称未找到人,这显然意味着他们不愿协助。面对这样的局面,王稼祥决定亲自寻找贺子珍。
经过不懈努力,他最终成功找到了贺子珍。
两人会面之际,王稼祥主动向贺子珍探问其未来的规划。
面对王稼祥的提问,贺子珍毫不犹豫地回应:我要返回祖国。
得知贺子珍即将归国,王稼祥与蔡畅神色凝重地指出:“贺子珍同志回国前,需先向党组织通报,此事关乎毛主席的家庭事务,必须征得毛主席的同意。”
随后,王稼祥迅速撰写了一封电报,内容关于贺子珍希望返回国内的意愿进行了说明。
1947年5月30日,毛泽东回复电报称,已与苏联方面取得联系,同意贺子珍同志返回国内,并将对她提供相应的关怀措施。
得知毛主席即将回国的消息后,江青感到慌张,连忙赶往康生的办公室寻求帮助。康生听到这一消息,脸上掠过一丝忧虑,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棘手。但他还是努力安抚江青,说道:“事情已成定局,贺子珍又能如何改变这一事实?”
江青自然明了这些事理,然而她依旧略显焦虑地表示:倘若贺子珍抵达北京,我恐怕会感到不自在。
康生注意到江青显得颇为焦虑,于是思考片刻后,向她提议:只要确保贺子珍不与毛主席身处同一城市,就能避免潜在的问题。
江青深思熟虑后,愈发觉得康生的说法有道理,眼角的笑意逐渐加深。然而,她猛然意识到,自己对于贺子珍是否会来北京,似乎并无权阻止。
这该如何解决?
在那一瞬间,康生只是微微一笑,并未言语。
1949年8月,贺子珍在其妹贺怡的陪伴下,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。彼时,江青正在苏联接受医疗照顾。贺子珍本以为此行能无阻地到达北京,但出乎意料的是,在途中她们被两个人阻挡了下来。
贺子珍尽管反复说明情况,但那两位阻拦她的人依然坚持不让其进京。贺怡性情直率,见状愤愤不平,决定亲自前往北京,查明究竟是谁下的命令。
那时,毛泽东主席其实对此事并不了解。当被问及此事时,主席回答道:“我并未出面阻止,我内心倒是挺希望能见到贺子珍。”
之后从他人处得知,事情起因是康生为了协助江青,而发出的指示。
谈及贺子珍自苏联归国之际的情形。那时,贺子珍真正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旅途。
她步出机舱之际,遇见几位身着黄色外套、佩戴军帽的人物迎面而来,气势颇为庄重,这些人竟是林彪一行。
遇见贺子珍之际,林彪连忙上前,伸出手来:子珍同志,欢迎您归来,旅途是否顺利?
这一称呼“大姐”触动了贺子珍的心弦,回想起革命峥嵘岁月,那时林彪正随同毛主席征战沙场,彼时的他,已是一位屡建奇功的军事奇才。
贺子珍迅速整理好心情,迈步向前与众人一一握手,轻声说道:“我一切都好,感谢大家的关心。”随后,她转身对女儿娇娇吩咐:“去叫那位叔叔过来。”
林彪随后表示:子珍,你刚归来,若有何需求,尽管说出来。
贺子珍请求组织分配任务,任何岗位她都愿意接受。
面对贺子珍的请求,林彪并未立即回应,而是这样说道:“子珍,看你现在身形消瘦,刚下车连口水都没顾上喝。这样安排吧,你先去休息一下,养足精神。”
接着,贺子珍及其子女被转移至尔滨并安顿妥当。那时正值尔滨的秋季,天气异常寒冷,小娇娇脚上的一只鞋子已经破旧,露出了脚趾。
看到此景,李富春关切地提议:“子珍,我安排人给你换套衣物吧,你现在的穿着略显简朴。”
随后,东北方面的同志为贺子珍准备了一套深色的列宁式服装,同时也为小娇娇购置了新鞋。
当时,贺子珍满怀谢意地说:经历过长征的艰难,这点困苦对我来说微不足道,你们无需过分关照我。
随后,贺子珍表达了想要与毛主席见面的意愿。
李富春将贺子珍的这一诉求转达给了毛主席,但彼时正值解放战争紧要关头,毛主席无法分心处理个人事务,于是嘱咐贺怡前去探望贺子珍,并顺道将女儿娇娇接回。
后来的贺子珍内心十分渴望能再见毛主席一面,然而遗憾的是,由于康生在背后阻挠,她始终未能如愿与毛主席相见。
【江青:我们井水不犯河水】
1971年,夏季与秋季交替之际,贺子珍健康状况欠佳,决定前往青岛进行休养。在这段时间里,贺子珍的兄长以及她的女儿李敏,都曾前往青岛探望她。
然而,在逗留了一段时间后,有人通知贺子珍返回上海,原因是江青即将前往青岛。
7月29日,江青的秘书杨银禄在获知江青即将前往青岛的信息后,提前前往该地做准备工作。然而,抵达当地不久,杨银禄从同行人员处得知,毛主席的前妻贺子珍当时正在青岛进行休养。
杨银禄在那一刻预感事情不妙,身为江青的秘书,他深知江青对与贺子珍共处一城极为反感,尤其是与贺子珍的正面相遇,更是她极力避免的。他明白,这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。
如果将贺子珍身处青岛的情况透露给江青,鉴于江青的性格特点,她定会采取措施将贺子珍驱逐。然而,如果选择隐瞒这一信息,事情迟早会败露。一旦江青得知贺子珍在青岛的事实,所引发的后果将更加棘手。
经过长时间的考虑,杨银禄仍无法做出决定,最终他决定向周总理求助,并向其进行了情况汇报。
听取了杨银禄的汇报后,周总理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,但他仍冷静地指出:子珍同志的休息状况确实堪忧。我的看法是,不应向江青同志隐瞒这一情况,而应让她知情并自行决定如何处理。这个任务,就由我来向她传达。
周总理选择接手这个棘手的任务,并非不了解其中的复杂性,而是他深知江青的性情较为苛刻。他担忧若自己不接手,江青可能会为难杨银禄,因此决定自己承担。杨银禄对此心知肚明,内心对周总理充满了深深的谢意。
可能出于对周总理的敬重,江青在听完周总理的叙述后,反应并未如预期般难以捉摸。她表示:“那位姓贺的在青岛有何可惧,她过她的日子,我过我的,我们互不干扰。我明确告诉你们,任何人都不能阻拦我去我想去的地方。”
江青此番表现,即刻令在场众人心中的紧张得以缓解。
8月12日晚,江青服用了三次安眠药后入睡。后来,她从睡眠中醒来,迷迷糊糊地走向厕所,却不慎摔倒,左锁骨不慎撞上了便凳,顿时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。
经过后续的详细诊断,确定江青遭遇了锁骨的小幅度断裂。待其完全康复后,江青传唤了秘书杨银禄前来。
当江青呼唤之际,杨银禄心中暗自思量:终于要开始了。
不出所料,江青在遇见秘书杨银禄时,直接询问他为何未向她通报贺子珍在青岛休养的情况。
那日,她严厉地质问杨银禄:“贺子珍身处青岛,你为何未上报此事?请讲,像我们这样关系紧张的人,共处一城,真的妥当吗?”
在江青的观点中,她锁骨骨折的根本原因,归咎于杨银禄未能成功让贺子珍离开。
最终,出于无奈,周恩来总理决定让贺子珍暂时离开青岛。
【毛主席的去世】
1976年8月,毛泽东同志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。为了尽力维持他的生命,众多中央领导决定采取行动,将毛主席的长女李敏接至中南海。
在病榻之上,毛主席身体极度衰弱,但当目光触及到女儿时,他依然奋力握住了李敏的手,轻声说道:“孩子,你来探望我了。怎么近来不常来?”
这句话似乎耗尽了毛泽东的全部力量,那一刻,李敏心中充满了自责。她开始反思,后悔当初决定搬离中南海的决定。如果江青找麻烦时,她能多忍耐一些,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局面了。
李敏深感懊悔。
毛泽东主席讲完这几句话,随即显得有些力不从心,他在女儿李敏的手心上缓缓勾画着圆圈,眼眶中泛起了泪光。
在那一瞬间,李敏领悟到,毛主席心中正思念着贺子珍母亲。由于贺子珍的小名为桂圆,李敏意识到,主席此刻或许希望她能去关心照料母亲。
随后,李敏向贺子珍详细叙述了当天所发生的事情。贺子珍听完李敏的叙述后,泪水止不住地流淌,内心充满了迫切,渴望能即刻动身前往北京,探望毛主席。
然而,贺子珍清楚这不过是空想,没过多久,她的身体状况日渐衰弱,最终病倒了。
9月9日,毛泽东主席逝世。在得知这一消息的同时,我深感悲痛,几乎要站立不稳。
贺子珍的一位亲属忆述:当日我遇见她时,她正聆听着收音机,眼神空洞,显得极其虚弱,似乎随时可能倒下。那整天,她既未进食也未饮水,嘴里不时低语:为何说走就走了?
夜幕降临,贺子珍毫无睡意,常至侄女房间与之交谈。次日,不经意间,人们察觉到她眼眶微红,泪痕隐约可见,显露了她内心的不舍与无奈。
那段时间,贺子珍频繁致电女儿李敏,询问为何她与女婿未能妥善照料毛主席。
接到母亲的电话,里头传来责备之声,李敏静静地让泪水滑落。她内心渴望能照料毛主席,但江青那时坚决不让她再见。自从中南海一别,重返那里对她而言已变得极其艰难。
当下,李敏听着母亲贺子珍的责备,内心倍感煎熬,但她此刻最为挂念的是母亲的健康状况。因此,她迅速站起身,前往母亲的住处。
李敏再次见到母亲时,发现她相较于上次相见,明显苍老了许多。
不久后,贺子珍因沉浸在悲痛中,身体状况急转直下,不得不入院治疗。经医生检查,她被确诊为患有中风,导致一侧身体偏瘫。
住院期间,贺子珍常常凝视窗外,偶尔也会将目光投向挂在墙上的毛主席肖像,这样的注视常常持续整日。旁人无从知晓她内心的思绪,可能是在回忆延安岁月与毛主席共度的时光,也可能是回味上次在庐山与毛主席的会面,亦或是……
相较于毛主席的前任伴侣贺子珍所展现的哀痛,此时的江青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,她并未沉溺于悲伤情绪之中,反而是着手进行一些个人的小计划。
9月9日,即毛泽东同志逝世之日,华国锋同志迅速召集了一次会议。会上,江青突然提出质疑,认为主席临终前的死亡通报并非真实情况,而是有人暗中策划阴谋。
这句话宛如晴空霹雳,让身为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深感不悦。他肩负着毛主席的医疗与安全重任,而江青的这番言论显然是对他有所指摘。汪东兴立刻站起身,直接质问道:“你的这番话究竟是何用意?能否拿出确凿的证据来支持你的说法?”
针对此事,江青以冷漠的态度回应道:我刚才注意到主席面色苍白,唇色黯淡,如若不信,众人可一同前去核实。
针对江青的言论,汪东兴意识到无论他如何辩解,江青大概都不会再听取了。于是,他转而望向华国锋,期待能获得他的意见。
华国锋沉默不语,首先前往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,随后他听取了工作人员的相关汇报。
归来后,华国锋陈述道:我方才已进行检查,未发现你提及的情形。同时,我也与医疗团队核实过,毛主席的离世报告无误。
听完华国锋的陈述后,江青原本打算继续争辩,但华国锋紧接着说道:到此为止吧,不必一再纠结。如果真的出现问题,我会负责到底。
看到这种情形,江青终于不再无理取闹。
这一事件,显而易见,是江青对汪东兴有所行动。江青此举意在获取汪东兴所管理的秘密文档。
不久后,毛泽东主席的机要秘书张玉凤致电,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急切,通报称:“出现紧急情况,江青未经许可取走了两份重要文件。”
这是哪种文档?
该文档记录了毛泽东去年会见杨得志与王六生时的交谈内容。
汪东兴听后,略带不悦地回应道:如此关键的资料,你为何没有将其存放在保险柜里?
张玉凤略带不平地陈述:保险箱的开启工具在您那儿。
在毛主席离世之初,江青展现了她的初步反应。随后不久,她向华国锋同志提议召开会议,并提出要求,即不让叶帅出席,而是由她和姚文元两人参与该会议。
会议进行中,江青首先发言,提出议题:鉴于毛主席已逝世,关于党中央领导权的后续安排,我们应如何考虑。
现场骤然变得寂静无声,但很快,与王江青一伙的王洪文打破了沉默,他提出:江青同志应当成为毛主席的继任者。
此言一出,众人皆惊,因毛泽东主席生前指定的接班人,实为华国锋同志!
在毛主席逝世之后,江青不再掩饰自己的勃勃野心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